桥本氏甲状腺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日期: 2024-10-18

点击量: 193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thyroiditis,HT)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由日本学者Hashimoto于1912年首先报道。桥本氏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大约占甲状腺疾病的22.5% [1] 。据国外统计,HT患病率占人群的1%~2%,其中男性发病率为0.08%,女性发病率为0.35%,并且多见于20~50岁的中年女性,男性患 病年龄迟于女性。国内资料表明,HT约占甲状腺疾病的7.3%~20.5%,男女患病比例为1:6~1:10,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也是儿童散发性甲状腺肿的常见原因。HT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基因易感和环境诱发两大因素。其中,食物中碘化物和病毒感染是HT发病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而大量流行病学资料确证了HT有遗传倾向,值得关注的是HT具有多种临床特征,可能有多种基因参与了甲状腺自身免疫的过程,目前确定能与HT有关的基因并不多,常见的发病基因作如下所述。
  (1)lα羟化酶基因多态性
  lα羟化酶是1,25-(OH) 2 D 3 的限速酶,通过影响维生素D的生成在HT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该酶的编码基因为CYP27B1 ,目前已知单核苷酸多态性所致的不同碱基之间的替换是CYP27B1 基因最主要的突变类型,例如CYP27B1 启动子-1260位点A变成C,不利于转录因子与该区结合,从而影响该基因转录水平,最终导致lα羟化酶生成减少,引起HT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2)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G>C多态性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protein tyrosinephosphatasenonreceptor-22,PTPN22)基因被认为是HLA之外最为重要的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基因,是从自身免疫角度研究HT发病的重要候选基因。
  (3)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
  编码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 rceuimmunoglobulin.1ike receptor,KIR)的基因位于染色体19q13.4,是跨距约150kb、聚集成簇、头尾相连、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多基因家族。有研究对KIR2DLl-5、KIR3DLl-3、KIR2DSl-5、KIR3DSl及KIR2DPI共15个KIR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发现HT患者中KIR2DL5基因的基因频率显著降低,其可能是HT的保护基因。据推测,KIR2DL5的基因频率在HT患者低于正常人群,可能导致KIR2DL5在患者的NK细胞或T细胞表达减少,打破活化性与抑制性KIR之间的平衡,破坏患者的免疫稳定状态,从而使NK细胞或T细胞的激活阈值下降,易于被自身抗原激活,细胞杀伤活性异常,并可能分泌过多的IFN-γ和TNF-α及减少自身凋亡。异常激活的NK细胞或T细胞可通过直接杀伤自身甲状腺细胞或分泌IFN-r、TNF-α等Thl类细胞因子等途径来抑制甲状腺细胞生长,诱导甲状腺细胞凋亡,导致自身甲状腺组织的破坏,引发了HT的发生。
  另外叉头样转录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即TGF-β1)+869T/C基因多态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49A/G基因多态性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T60基因多态性、HLA基因等基因都与HT有关深入了解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和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的免疫及代谢特征,将有助于全面、准确地认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病因学。

原文链接:
https://kns.cnki.net/reader/flowpdf?invoice=OtFpFL8v%2BEg8y5QdbBrGofgJEKCdc4ZhuN2lTwScrxaJp5gchKYuRslQLi2ALwscz5t0M%2Fh6PIRcENGyp05jR53W6WRtQZMimVMOdxqEWSwes24pADxQ8y4K1Q%2FmyO0%2FoTpkmRVSl8bGjBGL%2F2%2FPtBdygZQx6rBv8bYPIBYKmaE%3D&platform=NZKPT&product=CJFQ&filename=YPPJ201315009&tablename=cjfd2013&type=JOURNAL&scope=trial&dflag=pdf&pages=&language=CHS&trial=&nonce=CCF65DBE847441288190B66AAA3F53B6&cflag=pdf